(冬令时)上午07:30—11:30,下午13:30—17:00
(夏令时)上午07:30—11:30,下午14:00—17:30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提前一步 让癌止步】“超声内镜”联合“粘膜剥离术”,揭开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神秘
时间:2022-09-06    点击数: 次    字体: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种胃肠道疾病发病率也相继提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消化道粘膜下肿瘤被发现。

那什么是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呢?

    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表面大都覆盖正常粘膜,就像盖在新娘头上的神秘面纱一样,通过普通内镜检查仅可以观察病变隆起部位表面粘膜(即神秘面纱)的色泽、形态等情况,但无法判断病变的性质和来源(即新娘的长相),也无法与腔外压迫性病变进行鉴别。

    幸运的是,随着内镜技术的迅猛发展,超声内镜技术不仅可以在内镜下直接观察消化道病变,还可以利用内镜下的超声进行实时扫描,这种“透视”功能将使病变再无藏身之地。

 
图为吴孟杰医生进行超声内镜检查

那肿瘤确定了?该如何治疗呢?一定要做开腹手术吗?

    不一定,在超声内镜的精确诊断下,我们可以进一步追加微创治疗,即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通过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消化道病变,让患者免除开腹手术和脏器切除的痛苦。
 
(ESD操作步骤)

 
聚焦临床 深入剖析
 
    病例1:女性患者,42岁,查胃镜显示胃底可见一大小约0.6*0.8cm粘膜下隆起,表面粘膜光滑。消化内科医生吴孟杰对其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显示胃底粘膜下隆起(间质瘤可能)。


 
1、常规内镜下的病灶
 
2、超声内镜下的病灶


3、粘膜剥离手术中


4、剥离后的创面


5、内镜下荷包缝合


6、瘤体标本

    病例2:男性患者,53岁,查胃镜显示食管距门齿23cm处可见粘膜隆起,表面光滑,约1.5*2.0cm左右。消化内科医生吴孟杰对其进行进一步超声胃镜检查后,镜检诊断为食管粘膜下隆起(平滑肌瘤可能)。

1、常规内镜下的病灶


2、超声内镜下的病灶


3、粘膜剥离手术中


4、瘤体剥离后创面


5、瘤体标本
    由于两位家属担心开腹手术有风险且术后还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在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之后,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春蓉凭借丰富的经验及精湛的技术,通过超声内镜,使用特殊电切刀及相关器械逐渐分离粘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组织,最后将病变完整剥离,顺利完成了这两例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图为王春蓉医生进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术后两位患者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分别显示:胃肠道间质瘤、食管平滑肌瘤。经过积极地治疗,两位患者现已康复出院。


 
病例1病理


病例2病理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较外科手术而言,创伤小,患者易耐受,也容易接受。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和组织类型,因人而异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既能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保留器官正常组织及功能。”消化内科医生表示

ESD手术的适用范围

    1. 消化道早癌。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2.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cm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建议ESD治疗,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

    3.粘膜下肿瘤:经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类癌等粘膜下病变,ESD可以完整剥离病变。


    我院内镜中心设施配套完善,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奥林巴斯EU-EM2超声内镜及超声微探头,广泛开展无痛、优质、舒适、安全的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包括超声内镜检查与诊断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内镜粘膜下切除术(ESD)、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等。全科人员在科主任的带领下,紧跟技术前沿,“镜”显仁心服务,不断强化学科建设,发挥专科特色,通过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全市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书画展示】医二代的深情告白
下一篇:【我为群众办实事】名医齐汇聚,共圆孕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