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乳腺癌发病率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据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已经超过肺癌,成为全世界第一大癌症。
为关爱女性健康,培养健康检查好习惯,倡导现代社会乳腺疾病早期预防理念,5月11日、12日,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献礼母亲节为众多母亲和女性朋友带来了健康义诊。本次义诊由江苏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徐晓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杨犇龙教授、丹阳市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潘红英团队组成。
在义诊现场,乳腺专科门诊外坐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家有序地排队等候看诊。“徐主任,我体检时发现了乳腺结节,需要进一步治疗吗”?“杨主任,我这种情况还能手术吗?手术能够保乳吗”?“潘主任,我现在是哺乳期,两侧乳腺特别疼,摸上去很硬,会不会是乳腺癌啊”?面对患者的疑问,专家们细致问诊,仔细阅读病例与检查检验报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出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同时向她们宣传预防乳腺疾病等知识,提醒她们一定要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和愉悦的心情。
怎样让千千万万的女性能从罹患乳腺癌后涅磐重生成为了乳腺外科医生的使命。如今,乳腺癌外科治疗已不是以往的一刀切,在生命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已让治疗有了温度,“Less is More”诠释了新的治疗理念,治疗模式已从关注“病”到关注“人”。自从2023年4月邵志敏教授工作站在我院开设以来,让丹阳的病人也得到了和上海肿瘤医院同质化的治疗,每月四次的外院专家门诊和多次预约手术,大大方便了广大群众的就医。
在邵志敏教授工作站设立一年之计,小编与大家一起分享几个典型病例,体会不一样的治疗模式。
精准治疗,重获新生
65岁的王阿姨因乳头溢血就诊,在专家门诊初诊时发现右乳硬如盔甲,淋巴结已广泛转移,影像学提示肺转移、肝转移,生命危在旦夕。这种情况,在以往可以肯定生存期很短并且生活质量不佳。但现在,王阿姨在入院后,潘红英主任团队给她做了穿刺活检及免疫组化等专科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做了肿瘤精准分型,同时邀请上海肿瘤医院的教授团队参与了MDT讨论,决定采用内分泌治疗+CDK46抑制剂的治疗方案。两个月过去了,现在王阿姨的肿块已退缩了2/3,并且还在张罗着自己的门店生意。
乳房重建,重拾美丽
56岁的李阿姨是广场舞表演队的骨干,由于平时忙于参加比赛,大意的她认为乳房肿块就是小叶增生,一直没有予以重视,等跳舞时腋下疼痛不已再来就医,却遭遇到了晴天霹雳。检查结果显示:肿块直径已5.0cm并和皮肤粘连,腋下淋巴结也发现有转移。按照以往的治疗,乳房肯定保不住了。但爱美的李阿姨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在和甲状腺/乳腺外科潘红英主任沟通后,根据穿刺活检后肿瘤精准分型,决定先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采用化疗和靶向治疗。在治疗6个周期后,再进行乳腺癌的一期重建。一年后的现在,李阿姨依然身材婀娜多姿,又重新回到了她热爱的广场舞团队。
拒绝尴尬,重燃自信
23岁的小孟是个帅气的小伙,但一到夏天他就浑身不自在。原来,有个毛病一直困扰着他,那就是从青春期后他的乳房就逐渐增大,现已变成两个小馒头。因为害怕手术疤痕,所以他一直没下决心手术。偶然间听说乳腺疾病也可以做腔镜手术,于是他立即来我院寻求帮助。潘红英团队看诊后,决定给他实施经腋窝入路腔镜副乳腺腺病切除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术后胸部没有疤痕。小孟术后看到自己的“小馒头”神奇消失后心情无比激动,自豪地说:“以后终于可以挺起胸膛了”!
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潘红英:近年来,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深耕专业技术,依托邵志敏教授工作站为丹阳人民带来了全国一流的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益、全面、舒缓的特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