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医疗技术】3个真实病例敲响警钟:胆囊结石可不止“疼一下”这么简单!
时间:2025-11-07    点击数: 次    字体: 

        “医生,我就是胆囊里长了个小石头,偶尔疼疼,忍忍就过去了,不用管吧?”在门诊,经常会有患者提出这样的疑问。很多人把胆囊结石当成“小毛病”,觉得不疼就不用治疗,却不知道这个“小石头”一旦“闹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今天,我们就通过近期发生的3个真实病例,带大家看清胆囊结石的“真面目”。
        病例1::右上腹疼10年,竟是胆囊癌信号
        68岁的刘奶奶(化名)右上腹间歇性疼痛已经整整10年了,她一直以为是“老胃病”,疼的时候就吃点止痛药缓解,从没系统检查过。最近半年,疼痛发作越来越频繁,程度也越来越重,家人催着她来我院就诊。
        腹部B超检查首先发现了胆囊占位和胆囊结石,为了明确占位性质,医生建议她进一步做增强磁共振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大家都揪紧了心——考虑为胆囊癌,同时伴有胆囊多发小结石。由于发现及时,还没有出现远处转移,医生为她制定了胆囊癌根治术方案,术后恢复良好。
        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会反复刺激胆囊黏膜,增加胆囊癌的发生风险。患者10年腹痛史,其实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可惜被她忽视了太久。
 

        病例2::忽视结石7天,拖成多重重症  手术5小时+ICU救治
        52岁的王大叔(化名)早就知道自己有胆囊结石,但觉得平时没什么明显不适,就一直没当回事,也没定期复查。直到7天前,他突然出现腹痛症状,本想硬扛过去,可疼痛不仅没缓解,还越来越剧烈,最后甚至发起了高烧,皮肤和眼睛也变得发黄(黄疸),家人见状赶紧送他来我院急诊。
        急诊检查后,医生发现情况远比想象中严重。紧急手术中更是发现,王大叔的胆囊已经与胃形成了瘘管(胆囊胃瘘),胆总管内充满了脓液(胆管积脓),肝脏还出现了脓肿。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医生当即进行了腹腔镜下胆囊胃瘘修补+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整场手术足足持续了5个小时。
        术后,王大叔被转入ICU进一步监护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他才逐渐脱离危险。这次住院前前后后共16天,回想起来,他和家人都后悔不已:“要是一开始就重视这个结石,早点治疗,也不会多花钱多受罪了!”
 

        病例3::拒绝住院,要求保守治疗   疼到加重引发胰腺炎
        65岁的何爷爷(化名)2天前突发上腹痛,去急诊做腹部CT检查后,被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医生评估后建议他住院治疗,可何爷爷畏惧手术,认为自己平时身体也不错,只是“小炎症”,拒绝了住院,选择了保守治疗。
        然而,保守治疗并没有控制住病情,当天晚上他的腹痛就急剧加重,疼得直冒冷汗,家人再次将他送至医院。这次检查发现,他因为胆囊结石引发了胆源性胰腺炎,这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急性胰腺炎控制一周后,医生为他进行了手术,术中还发现了胆总管结石,随后实施了胆总管取石术。
        经过14天的治疗,何爷爷才顺利出院。他坦言:“当时觉得住院太耽误时间,心存侥幸,没想到差点闯了大祸,以后再也不敢拿健康当儿戏了!”

        看完这3个病例,相信大家对胆囊结石的危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临床上,很多患者对胆囊结石存在认知误区,最终延误了治疗时机。在此,特别提醒大家避开这3点误区:
        1.没症状就不用管。实则无症状结石可能引发胆囊萎缩、胆囊癌、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仍需定期复查评估;
        2.疼的时候忍一忍就好。腹痛多因结石刺激或胆管阻塞所致,忍耐会掩盖病情、加重炎症,甚至拖成重症;03
        3.结石小就不用治疗。其实小结石更易进入胆总管引发梗阻性黄疸等更危险的问题。

        胆囊结石该如何正确处理?
        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眭昕:无论有无症状,每6-12个月做一次腹部B超复查,监测结石与胆囊情况;出现反复腹痛、结石超2厘米或数量多、胆囊壁增厚、合并基础病、怀疑癌变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治疗;日常保持清淡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的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结石发生与进展风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为群众办实事】在家就能看病买药?快来解锁“互联网医院”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