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鼾真的是睡眠好吗?
“晚上鼾声震天,白天困意绵绵”——你是否总陷入这样的循环?很多人觉得“打鼾是睡得香的表现”,但事实恰恰相反——如果你的鼾声是“时断时续”的,中间夹杂着几秒到几十秒的“沉默”,之后又突然爆发一声响亮的鼾声,甚至伴随憋气、呛咳、翻身,那就要警惕了,这很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发出的健康警报。
OSA不是简单的打鼾,而是睡眠中反复出现上气道塌陷、堵塞,导致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足的疾病。简单说,就是你睡着时会悄悄“憋气”:每次堵塞都会让氧气无法进入肺部,血液氧饱和度骤降,大脑为了保命,会频繁“唤醒”你恢复呼吸。这个过程每晚可能发生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一夜醒来,身体根本得不到修复,长期下来就会影响健康。
据统计,我国成人OSA患病率约4%,但就诊率不足10%,这就意味着,每25个成年人里就可能有1个患者,却有90%的人不知道自己“病了”。它像一颗隐形炸弹,长此以往,就会引发多种严重疾病。
二、这些信号,是OSA在发出提醒!
除了特殊鼾声,白天的这些表现也需警惕:
• 白天嗜睡,坐着就能打盹,哪怕刚睡醒也没精神;
• 注意力难集中,工作学习总走神,记忆力明显下降;
• 情绪暴躁易怒,容易焦虑、抑郁,小事就想发火;
• 开车时频繁犯困,甚至出现“瞬间断片”,暗藏危险;
• 血压难控制,尤其夜间或清晨血压偏高,吃药效果差;
• 男性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女性或有月经不调。
若你或家人符合2个及以上症状,一定要重视——这不是小毛病,而是身体在提醒你该检查了。
三、长期忽视OSA,全身器官都遭罪
每次呼吸暂停,身体都会陷入“缺氧危机”,长期下来,全身器官都会被拖累:
1.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梗的“推手”
夜间反复缺氧会刺激身体分泌“升压激素”,导致血压波动剧烈,形成难控制的“晨峰高血压”。
2. 神经系统:记忆力下降、痴呆的“加速器”
大脑对缺氧最敏感,长期夜间缺氧会损伤记忆和认知区域,导致白天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
3. 代谢系统:肥胖、糖尿病的“帮凶”
睡眠紊乱会打乱代谢节奏,OSA患者胰岛素分泌和作用受影响,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5倍。
此外,OSA还可能损伤肾脏、加重脂肪肝、诱发哮喘,甚至影响夫妻感情、降低工作效率,严重干扰生活质量。
四、谁是OSA的“高危人群”?快自查
以下人群风险更高,需重点警惕:
• 肥胖人群:BMI≥28,颈部脂肪多易压迫气道;
• 中年男性:40-60岁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2-3倍;
• 有家族史者:OSA有遗传倾向,亲属患病则自身风险高;
• 颈部粗短者:男性颈围≥40厘米、女性≥38厘米,气道易堵塞;
• 有基础病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鼻息肉、扁桃体肥大等;
• 长期烟酒者:酒精和烟草会松弛气道肌肉,加重堵塞;
•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下降使气道肌肉松弛,患病率升高。
五、确诊OSA并不难,“睡一觉”就能查
很多人担心检查麻烦,其实诊断OSA的“金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SG) 很简单:在医院睡眠监测室住一晚,身上连接传感器,监测脑电、呼吸、血氧等指标,医生据此判断是否患病及严重程度。
若不方便住院,也可选择居家睡眠监测(HSAT) :带一个便携式设备回家,正常睡觉即可完成检查。
六、得了OSA不要慌,这些方案来帮忙
OSA可防可治,只要积极干预,大部分患者能恢复正常生活,常用治疗方法有:
1. 生活方式干预(轻度OSA首选)
• 减重:体重降5%-10%,就能明显改善气道堵塞;
• 侧卧睡:仰卧易导致舌头后坠,可在睡衣背后缝网球提醒自己侧卧;
• 戒烟戒酒:睡前3-4小时不饮酒,避免刺激气道;
• 规律作息:不熬夜,固定睡眠和起床时间;
• 慎用镇静药:安眠药等会松弛气道肌肉,加重病情。
2.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中重度OSA核心治疗)
睡觉时戴一个连接呼吸机的面罩,机器持续输送空气,像“空气支架”撑开气道,避免堵塞。
3. 手术治疗(适合气道结构异常者)
若OSA由扁桃体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引起,可通过手术“打通”气道。
4. 其他治疗
• 口腔矫正器:适合轻度OSA、下颌后缩者。
• 基础病治疗:若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鼻炎,先治基础病可间接改善OSA。
OSA最难的不是治疗,而是及时发现。很多人被鼾声和疲惫困扰多年,直到出现直到出现高血压、心梗等严重并发症,才追悔莫及。若你或家人有相关症状,别犹豫,尽早去当地睡眠医学科或呼吸科就诊;若已确诊,别害怕,积极配合治疗,调整生活方式,你依然可以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
别让“鼾声”偷走你的健康,从今天起,关注你的鼾声,就是守护你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10版.北京:人卫生出版社,2024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101-104.
[3]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睡眠呼吸设备学组.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高危人群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2,16(8): 5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