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为了增强骨量筛查意识、普及骨质疏松疾病诊疗知识、服务广大的骨质疏松患者,丹阳市人民医院于2022年10月20日举办了“巩固一生,赢战骨折”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义诊活动。
义诊现场,来自医院骨科的专家和内分泌科的专家为前来问诊的患者进行了免费的医疗问诊,同时也为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提供复诊预约服务。
义诊发现,前来咨询的不少患者认为病情已经改善,无需进一步治疗,但实际上有一半仍需治疗。周立建主任表示,骨质疏松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存在差别,这就需要医护人员要重视加强患者的复诊意识。
据了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65岁以上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更是达到51.6%。随着骨量不断丢失,病情进展,甚至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因此,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越早越好,越早得到正规检查,规范治疗,就越能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的具体表现
骨质疏松虽然“静悄悄”,但也有迹可循。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17)》,骨质疏松有以下表现:
1. 腰背疼痛
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疼痛常发生在翻身时、起坐时及长时间行走后,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会加重。
2. 驼背、身高变矮
驼背、身高变矮,是因为脊椎骨质大量流失,支撑力越来越弱。发展到多发性胸椎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胸廓畸形,甚至影响心肺功能。此外,腰椎压缩性骨折,严重可影响腹部脏器功能,引起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等不适。
3. 脆性骨折
脆性骨折,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时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发生在腰背部、髋部和手臂部位。
骨质疏松的预防
说到骨质疏松,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缺钙。但其实骨质疏松症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骨强度下降,并不是补钙那么简单。预防骨质疏松,建议生活中做好3点:
1. 均衡饮食
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别吃太咸,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老年人不超过5克。要戒烟限酒、减少过量摄入咖啡和碳酸饮料。
2. 适量运动
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五维“行动力”,即力量、耐力、柔韧、平衡和敏捷,从而减少跌倒风险。
3. 晒晒太阳
维生素D对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饮食摄入维生素D有限,晒太阳是人体维生素D的好来源,每周两次主动晒15-30分钟太阳,这样才有利于机体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