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镇江市县级医院首例】人工心脏,创造“心”奇迹
时间:2025-06-20    点击数: 次    字体: 

        近期我院胸心外科成功实施了镇江市县级医院首例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手术为一名终末期心功能衰竭患者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之灯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标志着我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迈入了新的阶段更为无数深受心脏疾病折磨的患者开辟了崭新的治疗路径。

       62岁的患者老李(化名)多年来与冠心病顽强抗争,早在2004年因心梗首次植入1枚心脏支架,此后病情反复,于2017年、2018年先后植入7枚支架,心衰病史长达七八年。近期,他因突发胸闷气短,症状持续加重,出现喘不上气的危急情况再次入院。

        心衰终末期,生命濒临绝境
        “躺在床上,气接不上,越想大口呼吸,越喘不了气......这种濒临死亡的感觉让我痛不欲生”。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其心脏射血分数(EF值)仅为25%,心脏功能不足正常人的一半。

        当医生沉重地告知老李和家属,传统药物治疗已无法逆转其病情,心力衰竭已进展到终末期,他随时面临生命危险时,整个家庭瞬间被绝望的阴霾笼罩。

        目前,摆在老李面前的救命之路仅有两条:一是心脏移植,这是治疗终末期心衰的理想方案,然而残酷的现实是,患者需要先进入心脏移植等待系统,且由于供体严重匮乏,能够等到合适供体的几率渺茫得如同大海捞针,许多患者在漫长的等待中遗憾离世;另一条路,则是植入人工心脏——左心辅助装置,这一先进的治疗手段,就像是为心脏安装了一个“外挂发动机”,虽非传统意义上的“换心”,却能有效辅助心脏泵血,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成为了绝境中的一线曙光

        爱心捐赠,绝境现曙光
        老李身患癫痫与小儿麻痹症双重疾病,家庭生计完全依赖儿子维系。而人工心脏价格不菲,面对高昂的手术费用,其家庭根本无力承担。就在他们一家陷入绝境时,镇江市红十字会带来了好消息,有厂家愿意捐赠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磁悬浮式人工心脏。这颗凝聚着科技温度的“生命引擎”,让他在绝境中握住了重生的希望。

        精密协作,手术成功实施
        术前,胸心外科主任戎国祥与我院专科联盟合作单位——南京鼓楼医院心脏外科周庆教授团队就老李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手术当日,在周庆教授团队的指导下,这场生命的“攻坚战”悄然打响。历时4个小时,医疗团队精准切除左心耳,于左心尖无血管区成功植入HeartCon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并完成与升主动脉的端侧吻合。随着体外循环的逐步撤离,左心辅助系统稳定运行,手术圆满成功。

        HeartCon型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为国内航天科技自主研发系统,是首个国产型号的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其设备小巧,植入体内后,可有效辅助血液循环,支持心脏功能恢复。

        悉心照料,术后康复顺利
        手术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的康复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在ICU医护团队的悉心照料下,老李术后2小时即恢复意识,1天拔除气管插管,第2天即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下床活动。
在ICU的第3天,老李激动地说:“以前都需要用热水袋温暖双脚,手术后明显感觉到双腿的血液在流动,双脚不再冰冷,渐渐温暖起来了”。

        学习共处,守护新生希望
        转入普通病房后,除了日常的康复,老李还需学习如何与他的“生命伴侣”共处。这个看似普通的“背包”,实则承载着维系生命的关键设备:高容量电池与精密控制器。它们通过纤细的管线与体内的人工心脏相连,像永不熄灭的火种,持续为生命注入澎湃动力。在工程师和医护团队手把手地悉心指导下,他与家属已将注意事项烂熟于心:每日认真检查电池电量,换药时避免触碰伤口,外出时避开拥挤人潮……这些细碎却坚定的守护,如同层层叠叠的坚固堡垒,稳稳托起重获新生的希望,为他的生命保驾护航。
 

        此次首例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术的成功开展,不仅展现了医院从术前评估到术后管理全链条的规范化诊疗能力,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实力。该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推动区域终末期心脏病高级生命支持平台建设,助力医院专科技术向省内前列迈进,为更多心血管重症患者带来生存与康复的希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医疗技术】生与死的距离有多远?——一例椎基底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的生死时刻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