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病房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与病魔抗争的故事,也时常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与缘分。近期,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病房就迎来了这样两位特殊的高龄患者——她们不仅同住一间病房,更在同一天接受了乳腺癌根治手术,最终双双顺利康复出院,用坚韧与信任书写了生命的赞歌。
从“巨大肿瘤”到“病灶消退”,术前新辅助治疗铺就手术坦途
1号英雄岳奶奶(化名)的抗癌之路,始于三年前发现的左乳肿块。起初因为肿块不痛不痒,不影响活动,因此并未在意。直到今年3月,肿块已长至15.0cm×15.0cm的巨大尺寸,腋下还出现了直径约5.0cm的肿大淋巴结,并引起手臂疼痛,这才急忙来到我院就诊。
入院后,她接受了左乳肿块及左腋下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明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提示Her-2(+++),术前PET-CT排除了远处转移,结合乳腺癌多学科会诊(MDT)意见,潘红英主任团队为其制定了“化疗+靶向治疗”的术前新辅助治疗方案。
从4月29日第一次新辅助治疗开始,岳奶奶先后接受了6次新辅助治疗。整个过程中,她出现了严重的骨髓抑制,医疗团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在保障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副作用。功夫不负有心人,6次治疗后,原本巨大的肿瘤明显缩小,为后续手术创造了绝佳条件。术前经全院多学科会诊(MDT),她最终在全麻下接受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传来好消息:左乳巨大肿瘤经术前新辅助治疗后显著减少超过90%,切除的乳房标本(乳头、基底、皮肤)未见肿瘤累及,清扫的腋窝淋巴结已全部转阴。
高龄+多重基础病,多学科协作闯过“手术禁区”
与岳奶奶同住一间病房的2号英雄史奶奶(化名),情况则更为复杂。6个月前,她发现左乳有核桃大小的肿块(约2.5×2.0cm),穿刺活检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提示LuminalA型。
然而,史奶奶的挑战远不止肿瘤本身——她有10余年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史,重度心功能不全及肺功能不全。3个月前还接受了冠脉支架植入术,更有40余年精神分裂症病史及吸烟史,每天需要口服10余种药物,麻醉及手术风险极高。潘红英主任团队联合邵志敏教授工作站的专家为其制定了术前内分泌辅助治疗方案,6个月后肿块缩小至1.2×1.0cm。
为了给史奶奶争取手术机会,实现根治的目标,术前经全院多学科会诊(MDT),制定了周密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在充分告知风险并获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后,麻醉科施正元主任团队开创性地给患者实施了神经阻滞+基础麻醉,潘红英主任团队成功为其完成了左乳癌保乳根治术+左腋下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常规病理显示:肿瘤已完整切除,切缘阴性,4枚前哨淋巴结未发现转移,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术后全方位管理,顺利康复出院
术后,护理团队精心照料,针对两位奶奶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从疼痛管理、VTE预防、营养支持、功能锻炼等全方位进行管理。在医护人员的悉心呵护和彼此的鼓励下,两位奶奶恢复神速,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近日已顺利出院。
出院当天,两位奶奶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再三道谢,激动地炫耀住院做了美容手术连疤都不明显,更不用拆线,每天睡觉都很踏实,完全感觉不到疼痛,出院时比入院时都更圆润了。同病房的缘分,让她们在抗癌路上相互扶持;医护团队的专业与坚守,为她们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这不仅是两场手术的成功,更是医患同心、共抗癌症的生动见证,也彰显了我院在乳腺癌综合治疗及高龄复杂病例诊疗方面的扎实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