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74岁的李大爷(化名)像往常一样骑着电瓶车出门,原本只是一次普通的出行,却因一场突发意外,让他的生命瞬间驶入“危险区”。当危机降临,我院脊柱外科在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下,以秒为单位与死神赛跑,用专业与协作,为老人拼出了一条重生之路。
当天中午,李大爷骑着电瓶车出行时突发晕厥,身体失控,从快速行驶的电瓶车上摔下,头部和颈部重重着地。事故发生后,他当即陷入昏迷,5分钟后虽短暂清醒,但四肢已无法活动。幸运的是,周围群众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他被紧急送往我院急诊科。
抵达医院时,急诊科医护人员早已严阵以待,考虑到李大爷头颈部受力受伤,为避免二次损伤,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为李大爷佩戴颈托固定颈部。然而,就在入院后5分钟,危险再次降临 —— 他突然出现呼吸肌麻痹、外周型呼吸衰竭,呼吸变得浅慢,血氧饱和度也在持续下降,并逐渐出现意识障碍,陷入昏迷状态,生命岌岌可危!
“患者情况危急,立刻启动应急处置方案!”急诊科团队迅速对李大爷的病情进行评估。结合外伤史和症状,医护人员判断其可能存在严重的颈部损伤,当务之急是维持呼吸功能,随即迅速为李大爷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经过紧急处理,他的呼吸逐渐平稳,血氧饱和度也慢慢回升,为后续检查和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呼吸问题暂时缓解后,李大爷被送至影像科进行CT检查。结果显示:寰枢椎骨折脱位压迫脊髓!这一结果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因为寰枢椎骨折脱位属于上颈椎损伤,是脊柱损伤中最危险的类型,不仅严重危及生命,即使侥幸存活,也是并发高位截瘫,绝大多数伤者因为呼吸肌瘫痪、呼吸衰竭而当场死亡,该患者能活着到达医院已经相当幸运,后续治疗容不得半点拖延。
李大爷在第一时间被送至ICU,此时ICU医护团队也已提前做好准备,床位、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全部调试完毕,他一到便立刻接入监护系统,展开进一步治疗。
在对李大爷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后,考虑到他寰枢椎骨折脱位,脊髓受压严重,若不及时复位骨折,解除脊髓压迫,神经损伤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发展成不可逆性损伤。ICU团队当即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联系脊柱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等专家共同商讨治疗方案。经过充分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首先通过颅骨牵引来纠正短缩成角移位的枢椎齿状突骨折,缓解脊髓压迫,为后续手术创造条件。
脊柱外科团队迅速行动,为李大爷进行颅骨牵引,纠正移位的齿状突骨折,减轻脊髓压迫。牵引后,ICU团队密切监测意识、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变化。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他在昏迷2天后成功苏醒,病情暂时稳定。但检查发现,由于颈部脊髓损伤,他左侧肢体肌力仅为0级(完全无法活动),右侧肢体肌力也只有1级(仅能轻微收缩),恢复之路艰难渺茫。
为了最大程度挽救李大爷的神经功能,让他重新站起来,脊柱外科团队再次对其病情进行深入分析。在评估他的身体状况后,团队决定在其受伤后一周左右,生命体征平稳后,实施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手术。这一手术技术难度高、风险大,对手术团队的操作精准度要求极高。
手术当天,脊柱外科王遥伟主任带领手术团队在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术,小心翼翼地为李大爷复位骨折脱位的上颈椎,植入寰枢椎椎弓根钉进行固定,并进行植骨融合。经过三小时的奋战,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李大爷再次回到ICU接受监护治疗。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他顺利苏醒,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待病情稳定后,李大爷转入骨科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骨科医护团队和康复师的共同努力下,他的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出院时,复查显示左侧肢体肌力已恢复至2级(可在床面水平活动),右侧肢体肌力更是达到4级(能对抗较大阻力活动,接近正常肌力)。患者现手术后一月余,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从死亡线上拉回,术后很快已经恢复到到这种状态,疗效堪称奇迹!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后期能完全恢复的希望很大!看着他的身体一天天好转,家属激动地向医护人员连连道谢:“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是你们给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
从突发意外到紧急救治,从多学科会诊到精准手术,再到术后康复,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我院医疗团队的专业与担当。面对生死线上的危急重症患者,急诊科的快速响应、ICU的精细监护、脊柱外科的精准手术以及各科室之间的高效协作,不仅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治疗时间,更展现了我院应对危急重症患者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综合救治能力。
此次李大爷的成功救治,是我院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未来,我院将继续深耕医疗技术,优化诊疗流程,加强多学科协作,以更专业的医疗服务、更高效的救治能力,为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堡垒!